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公司的饲料产品供应国内多家大型畜牧生产企业,为其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及产品保障,饲料核心技术及核心产品服务于国内多家企业。
如何搞好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如何搞好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7~20 周龄称为鸡的育成期。在提高育成率和合格率的前提下要力争鸡群生长整齐,以保证产蛋期有理想的产蛋性能。因此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关键是做好转群、限制饲养与控制体重、合理的光照制度等。
(1)做好转群前后的工作。首先要对育成鸡舍和设备进行检修、清洗和消毒工作。笼养时要将料槽和水槽调到适宜的高度。育雏舍内事先要进行带鸡消毒并将病、弱、残鸡挑选出来后再转群。地面平养鸡舍要事先铺好垫料。冬季或早春,如果育成鸡舍气温过低,应准备好取暖设备并将舍温升至所需的标准。转群要避开雨雪天,冬天要在晴朗的中午,夏天要在早晚凉爽时转群。转群时,在清点鸡数的同时把强弱鸡分开管理。弱雏不能换料,继续喂育雏料,直至体重达标后再换料。因环境的改变发生啄斗时要尽快将受伤的鸡隔离。
(2)限制饲养与控制体重不同品种的鸡有不同的体重标准,体重过大、体内脂肪沉积过多,不仅影响产蛋性能的发挥,而且会因维持消耗的增加而增加饲料投入,降低饲料报酬,因此,必须限制饲养。可采取下列方法。
①限制采食量——比自由采食量减少10%~20%;增加纤维素;降低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的含量。
②限制采食时间——每日定时采食或每周1天停食不停水等。
③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限制饲养只应该减少脂肪的积蓄,而不应妨碍鸡群的健康发育。
④在施行限制采食量时,一定要提供足够的食槽,只有全部鸡都能同时吃上料,才能达到体重均匀。
⑤当鸡群生病或进行免疫接种时,应暂时停止限饲。
⑥每周末应称取一定数量(如5%)的鸡,检查其平均体重是否合适,鸡群生长是否均匀,以调整下一周的给料量。一般而言,85%~90%的个体体重在群体平均数±10%以内为最佳;77%的个体体重在群体平均数±10%左右为良好。育成鸡的大致给料标准和应达到的体重范围应根据不同品种区别对待。
(3)合理的光照制度。1~3日龄每日23 h光照,1 h黑暗;4日龄以后则根据该批鸡20周龄时本地区自然光照时数每周渐减(或者恒定光照)
① 在4 月1 日~9 月15 日期间出壳的雏鸡,采用自然光照,不需要人工补光。
② 在9月16日~第二年的3月31日期间出壳的雏鸡,先计算出鸡群达到20周龄时的日照时间,将光照时间由19 h每周减少1 h,相当于20周龄的日照时间后,维持这个时间直到20周龄。
鸡群见蛋后再延长光照,每周增加30~60 min为宜;蛋鸡最长光照不超过16个小时。一般产蛋鸡的适宜光照强度是10 lux左右,可用40 W的灯泡悬挂于2 m高处,其光照强度为6。灯高2 m,灯距3 m。鸡舍内若安装两排以上灯泡,应交叉排列,靠墙的灯泡同墙的距离应为灯泡间距的一半,还应注意随时更换破损灯泡,每周将灯泡擦拭一次,以使鸡舍内保持适宜的亮度。
(4)其他管理措施
① 适宜的密度:平养时每平方米养10只育成鸡较为适宜,笼养时应保证每只鸡有270~280 cm2的笼位。适当的活动空间对育成鸡的发育很重要。
② 每次喂料力争做到均匀,防止有些鸡采食过多而有些鸡采食不足。
③ 要勤于清粪和打扫鸡舍,定期消毒鸡舍,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④ 严格执行免疫程序,防止其他传染病的发生。